深圳信息港

如“石榴籽”一样紧密相连,深圳这位援疆医生的爱心和医术在塔县落地生根

2023-06-19 20:12:09 来源:深圳新闻网

深圳新闻网2023年6月19日讯(记者 陈颖玑 通讯员 深平乐)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(简称“塔县”)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,坐落在瑰丽巍峨的帕米尔高原,平均海拔4000米。在加入援疆医疗队伍之前,何春晓连这座城市的名字都无法通读,如今,她可以画下从塔县人民医院到下乡义诊的每一条路线。

何春晓是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(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)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。在深圳市第十批第二期援疆干部人才中,她是最小的一个。


(资料图)

2021年某天下午,何春晓看到单位下发的组建援疆医疗队通知,没太多犹豫,当即决定报名。那时她刚满30岁,对职业、人生、未来和理想开始有了新的思考,“想趁年富力强去艰苦的环境锻炼,想让自己这簇小火苗燃烧得更旺盛,更想亲身参与到鹏城对口援疆的大潮。”谈到这些,何春晓激动得声音微微颤抖。身负医疗专业技术,肩扛治病救人责任,怀揣青年理想信念,2021年9月,何春晓和深圳市其他18名援疆医疗队员一同踏上进疆的列车。

“进展慢也必须得做”,语言并非唯一障碍

塔县居民80%以上为塔吉克族,是多民族聚居地。这些来之前就已经查阅过的资料,让何春晓他们提前有了语言沟通障碍的预判。但他们没料到的是,实际开展工作遇到的困难如同“九连环”——困难一个接着一个,一环扣着一环。

“塔县医疗人才紧缺且水平参差不齐。”何春晓说,当地部分一线工作者的医疗操作亟须从理论基础层面纠正。囿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,人员受教育程度和规范化管理与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落差,接受信息能力有别,加上语言沟通障碍,让何春晓等人的“纠正之路”难上加难。在为塔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做操作培训时,她通常要花上几堂课的时间重复同一个内容,反复讲解示范加深记忆,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操作惯性。“进展慢也必须得做”,何春晓明白,援疆不仅要发挥政策作用,还要通过人才供应“输血”后激发内生动力,培育提升带动“造血”,继而推动发展,这才是自己来这里的意义。

何春晓回忆,当地医护人员虽然与他们语言不通,但学习起来十分认真,每次培训结束,现场总会响起各种语言的“谢谢”。“这是最幸福的时候。”何春晓说。

如果说工作难题还能想办法解决,那身体对环境的不适应就只能自我调适了。胸闷、头痛、头晕……这些高原反应症状像影子一样附着在援疆医疗队员身上。“像老奶奶一样行走”,为缓解高反症状,何春晓除了在工作中救治病人时奔跑,剩下的常态都是在以缓步行走的方式减轻心脏压力。然而,即便采取缓慢行走、吸氧和适度休息等方式,也无法完全消除相关症状,何春晓说,“‘高反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”,得像对待吃饭睡觉一样接受这些。

如“石榴籽”一样紧密相连,服务关爱群众零距离

“5个对100个”,这是何春晓下乡义诊面对就诊群众时经常面临的情况。据她介绍,援疆医疗队伍下乡义诊一般通过分组进行,每组五到六位医生,在镇卫生院设点集中诊治,日均看诊能达到100多位。援疆20个月以来,何春晓和队友走遍塔县12个乡镇,结合各自专业为当地群众和战士查体问诊、解读检验报告、免费发放慢病治疗药物及宣讲健康知识。附近的牧民、从外地来打工的阿姨、来疆写生的教授都曾是她的患者。除了义诊,何春晓还为已出院的患者进行上门随访,先后累计为患有心肺脑等基础疾病、需长期规律用药的出院患者服务达上千人次。

通过看诊为当地群众做大病风险预防,是何春晓和其他援疆医生一直想在当地推行的事。“多亏何医生他们的提醒,要不是他们来看诊,这病等我自己发现就晚了。”张阿姨曾在塔县务工,得益于何春晓和同事下乡义诊才能在早期发现肺癌得以进行干预。“义诊时发现她一直干咳,我就问她身体情况,她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三个月,而且还胸痛,当时我就想‘坏了’,赶紧让她当天下午来医院做肺部CT,检查结果显示不是很理想。”在何春晓的建议下,张阿姨回到老家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,结果是肺癌,幸好发现及时可以尽早干预。

与当地群众结成“石榴籽”一般的紧密关系是何春晓工作时的温暖底色。何春晓的结亲户是个五口之家,儿孙都在外地工作,家中只有常年患高血压的70岁奶奶和40多岁的儿媳。何春晓每次上门除了会带上米、面、油等生活必需物资,还会贴心收拾好一个药包,里面装着药品和血压计,到家后就先掏出血压计为奶奶测量。

让何春晓印象深刻的是,当时每次去探望结亲户,奶奶都会远远站在大门口迎接何春晓的到来,进到家中也一定有一碗早早为她煮好的热奶茶,像母亲在等候归家的女儿。“无论我什么时候看过去,她都在那里”,何春晓感慨地说。这时,语言的不同再也不是障碍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紧紧相依的石榴籽,情感流动其间,温柔无限。何春晓与奶奶的儿媳帕提古丽添加了联系方式,节假日时相互问候,“平时会询问奶奶测量血压情况,降压药是否需要调整剂量,像家人一样关爱”,何春晓说。

推广医疗技术,助力提升塔县的医疗质量

来到塔县人民医院,何春晓感到最可惜的是当地医护人员受有限操作技术的掣肘,很多全新的医疗设备闲置在仓库,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,这让何春晓十分着急。她想让尘封的器械“活”起来。

何春晓结合塔县及周边地区常见的部分病种梳理整合出可以开展“俯卧位通气”和“亚低温治疗”两项救治技术的教学。其中“亚低温治疗”获得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“五小”群众性优秀创新成果。何春晓介绍,“俯卧位通气”是重症救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常用技术,主要用于改善急性呼吸窘迫、顽固性低氧,将该技术教授给当地医护人员,将大大改善高原常见急危重症救治。而“亚低温治疗”则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,对多种类型的颅脑损伤、CPR后脑病、各种高热状态(中枢性高热、高热惊厥、脑炎等)等当地常见病有良好救治效果,何春晓向塔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大力推广学习这项技术。

除了带来可复制的救治技术,何春晓还关注当地救治流程的规范化管理。据她介绍,当地急危重症救治缺少一整套标准的、可不断迭代更新的救治机制流程。发现这一点后,她联合当地医院的医护团队,集中开展多批次流程规范教学培训,固定下一套完整、简洁清晰的救治标准。在2022年的一次深夜急诊抢救中,当地医护人员使用该套流程,成功救治一名突发胸痛的39岁青年。后面这位青年来医院复查时,还特意找到何春晓,激动地拉着她们的手,不住地说“谢谢”。

这只是无数次抢救中的一个缩影,援疆期间,何春晓带领当地医护团队从死神手中抢救生命,累计诊治患者558人,主持疑难病例讨论27次,急危重症抢救56次。

现已回深的何春晓即将开启工作的新征程。在她的电脑桌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:对过去不后悔、对现在有信心、对未来满怀希望。

关键词:

热门推荐